关键词:湖南电网;500kV主干网络;联络线
1前言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2010年)是湖南电网主干网络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保证三峡安全稳定送电湖南,2010年前湖南与华中电网之间将新建二回500kV联络线,加上原有葛洲坝水电站—岗市变500kV线路,三回联络线最大送电容量将达2500MW,从而构成湖南省“北电南送”的格局。随着“十五”末期岳阳500kV变电所的建设,有必要对原湘鄂之间新建荆州变—益阳变双回500kV联络线方案进行仔细研究。三板溪水电站、金竹山电厂扩建等工程的建设也对湖南电网500kV主干网络如何保证安全经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湖南省电网基本情况
2002年底湖南省装机容量为11110.86MW,其中水电装机6135MW。统调用电最高负荷6483MW。湖南电网已建成五强溪水电站—岗市变(常德)—复兴变(益阳)—沙坪变(长沙)—云田变(株洲)—民丰变(娄底)—五强溪水电站的500kV环网,目前通过葛洲坝—岗市的500kV线路和蒲圻变—峡山变的220kV线路与华中电网联络,220kV联络线为开断运行。全省共有500kV变电所5座,变电容量4250MVA,500kV线路8条894.3km。
湖南省电源多分布于西部地区,而负荷却集中在东部长、株、潭地区,形成长距离、大容量的“西电东送”格局。省内的500kV/220kV电磁环网由于500kV网架不强,目前难以解环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500kV线路的输送能力[1]。特别是受端系统的长株潭地区由于电源装机容量不足,受电比例较大,系统故障时缺乏电源支撑,容易引起系统电压崩溃。
3湖南电网2010年500kV主干网络方案
3.1湖南电网与华中电网500kV联络线方案
2003年底湖北荆州变—湖南益阳变的第一回500kV线路将建成投产(已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建设第二回荆州变—益阳变500kV线路(262km,方案一)。根据湖南省电源、负荷分布及湘鄂二省的地理特点并综合考虑湖南与华中电网的网络规划,为达到节省投资、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的目的,湘鄂之间第三回联络线拟采用湖北潜江变—湖南岳阳变方案(140km,方案二)参与比较。两方案见图1。
湖南电网500kV主干网络方案应适应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并适应电力市场商业化运营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及电网经济调度的要求。
为贯彻电力系统“分层分区”的设计原则,保证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经济性,避免低一级网络过载,充分发挥各级电压网络传输效益,降低低一级电压网络的短路电流,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和电网抗干扰能力,缩小事故影响范围,有必要从电网结构上将湖南电力系统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电力网络的较为合理的运行结构一般应该只在最高一级电压(500kV)网络实现互联(除了并行着有可比拟的传输能力相当的220kV多回线路,确实可以降低网损或提高电压水平)。
2010年湖南电网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受端系统(包括湘东北的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市和湘东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市,即湖南省沿京广铁路沿线重点发展的“一点一线”地区)和送端系统(包括湘西北的常德、益阳、张家界市和湘西南的娄底、邵阳、怀化、湘西自治州)。受端系统负荷中心为长、株、潭三市,负荷约占全省负荷的40左右。
湖南电网送、受端系统(长、益和娄、潭)之间均通过500kV和220kV线路相联,同时送端的湘西北与湘西南电网通过五强溪水电站(500kV)和凤滩水电站的黄秧坪开关站(220kV)直接相联。目前均保持500/220kV电磁环网运行。在220kV层面送、受端系统及送端系统之间为较弱的联系(均为二回220kV线路)。2010年为了使电磁环网解环运行,这些较弱的220kV区间联系均应打开。
为保证三峡、三板溪、金竹山扩建等西部电源电能的输送,2010年湖南电网将构筑横贯三湘的东西向三条500kV“西电东送”通道:一是以三峡、葛洲坝、湘西北电源送出为主的岗市—复兴—长沙西(和沙坪)的北部通道,二是以金竹山、五强溪、湘中电源送出为主的金竹山—民丰—湘潭的中部通道,三是以三板溪、湘西电源送出为主的怀化—邵阳—衡阳—云田的南部通道。在湖南电网受端系统负荷中心形成环绕长、株、潭三市的500kV不完全双环网的基础上,将各外部电源分散接入该受端环网,为大量接受外区电力打下基础。
4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1系统潮流计算及分析
2010年潮流计算表明,方案二潮流分布较方案一合理。方案一中由于岳阳变需从沙坪变转供潮流,长距离输送造成系统网损加大,如丰大、枯大方式下,方案一比方案二系统网损分别大10.3MW和10.4MW,且益阳—长沙断面(含复兴—沙坪和复兴—长沙西)潮流最大达2440MW;而方案二中岳阳变直接从潜江变引接,顺乎系统潮流,益阳—长沙断面潮流最大仅1750MW,减少约700MW。不仅减轻了长、益断面的输送压力,同时拉近了湖南电网受端系统与华中主网的电气距离,为湖南受端系统稳定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方案二的电压水平也较方案一高2~3kV。
方案二中长沙西—沙坪500kV线路的拉通使长株潭500kV电网构成一个整体,长沙电网的河西与河东断面和长沙与岳阳断面的220kV线路潮流较方案一减轻约100MW,充分发挥了各级电压网络的传输效益,从而保证了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经济性,避免低一级网络过载。使得困扰长沙220kV地区电网解环运行的一个“瓶颈”线路可以顺利解开,为降低湖南受端系统的短路容量打下基础。
4.2静态安全分析
“N-1”校核计算表明,方案二除了邵阳—衡阳和复兴—长沙西线路外,其余线路潮流均小于方案一线路潮流,这两条线路均是在同一断面上减少一回500kV线路,且未达到线路经济输送容量。而线路输送容量的降低对系统稳定水平的提高是相当有利的。
荆州变—潜江变断面潮流从方案一的最大潮流1850MW增加为方案二的最大潮流2300MW,断面潮流仅增加450MW,线路“N-1”静态安全校核最大潮流为1930MW,未超过LGJ-4×400导线热稳极限(2470MW)。
4.3系统稳定计算及分析
稳定计算表明,两个方案均满足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的第一级安全稳定标准[2]。但在丰大和枯大方式下校核任意一组送电回路(双回)全部发生三相永久性故障时系统稳定水平,方案一丰大方式在荆州—复兴的复侧线路发生三永故障,系统功角失稳;丰大方式荆州—复兴的荆侧、复兴—沙坪的双侧、民丰—湘潭的双侧、湘潭—云田的双[1][2]下一页